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三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卖木雕的少年》教学反思

《卖木雕的少年》教学反思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《卖木雕的少年》教学反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孔顺开

《卖木雕的少年》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,这也是本单元关于友情关于爱的第三篇课文,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。本课的重点和难点: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;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;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,并学会恰当地运用。

这节课,由于这节课的四字词语较多,又是本课的一个重点,我主要采用析词语,抓住关键突破重点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抓住关键词语,读来懂课文。

我让学生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,也就是每个组选择自己重点学习的部分,之后再通过寻找词语来学习。比如有的小组在学习“挑选木雕”时候找出“构思新奇”“栩栩如生”来帮助理解后面“我”的遗憾以及少年赠送木雕的难能可贵;通过对“语无伦次”的理解来揣摩“放弃买木雕”时候“我”的复杂心情。在比如分析“清晰可辨”“晚风吹拂”所在段落时候,学生们注意到“特意”这个词语,由此展开讨论“少年为什么要特意这样做呢?”结合两个“沉甸甸”——“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。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?”“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”,进一步理解少年的行为,从而也明白了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。经过这样的环节,不仅完成了对词语的学习,也理解了课文,重点难点轻而易举地化解了。对于较难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,如,“游人如织”的“织”不好懂,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,说明游客很多,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;“琳琅满目”的“琳琅”本意是“美玉”,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;“栩栩如生”中的“栩栩”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。我觉得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,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。只需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,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。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annianji_488_19725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